还记得在此前的伦敦会谈上,特朗普还一副强硬姿态,嘴上不停强调“中国很难对付”。然而当得知中国高层即将赴美谈判的消息后,他立刻来了个“光速变脸”,换了一副说辞。这种前后反差,不仅令人觉得荒唐MOM操盘网,也让人忍不住哭笑不得。与此同时,中美关系的变化也牵动了其他国家的神经,尤其是深陷俄乌冲突的俄罗斯,他们甚至公开表态,透出了某种不加掩饰的意图。
一、中国真的“难对付”吗?
关税战从爆发到如今,时间拉得很长,却没什么实质性成果。焦头烂额的,其实不是别人,正是美国自己。美国急需和中国就稀土、产业链危机等关键问题展开协商,他们很清楚中国手里的底牌有多硬。可即便明知如此,美国依旧固守老路,不停搞挑衅,频繁搬出加征关税的“老把戏”,妄图迫使中方放松稀土出口的管制。
展开剩余84%说到底,这种执念完全可以理解。美国国内的产业结构早已畸形,传统制造业几乎空心化,剩下的只有高科技和军工产业,再加上农业支撑。偏偏稀土是高科技和军工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料,这就不难解释美国为何在稀土问题上近乎“魔怔”。而特朗普一贯好面子,即便在伦敦会谈之后,他依旧不忘丢下一句“中国难对付”。然而,这种说法只暴露了他急于从中国身上榨取利益的真实面目。事实上,中方只是合理维护本国的核心利益,哪里来的“难对付”一说?
这也从侧面说明,彼时的特朗普并没有拿出真正的诚意,他的底线尚未被逼到最危险的地步。直到后来,他宣布对华加征200%关税,却又在转瞬之间改口,不再提“难对付”,态度突然缓和。问题是,他为何会有这种剧烈转变?这背后又和俄罗斯所谓的“机会”有怎样的联系?
二、特朗普的“光速变脸”
经历过这么长时间的关税战,特朗普的变脸早已不稀奇,但每一次变脸背后的动机都指向同一个目标——美国利益。如今,美国的稀土供应危机愈发尖锐,农产品出口市场也被他国取代,美国国内局势紧张,特朗普自然不得不收起威胁的语气,换上谈判的面孔。
总结起来,特朗普无非就是两种手段:要么威胁,要么示好。比如他之前反复提到的“年内可能访华”,更多只是嘴上说说,并无实质动作。眼下情况复杂,他更不可能马上成行,只能继续用关税施压。但现实是,中国敢于强硬反制,显然是有足够底气的。所以无论美国加多少关税,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问题上都绝不会退让。
就在特朗普焦躁不安之时,中国商务部在8月28日的例行发布会上确认,中方代表团将在中加经贸联委会结束后赴美与美方官员会晤。这条消息无疑让特朗普看到了转机,他立刻放下强硬口吻,对中国释放出“友好信号”。甚至连此前对中美关系不太看好的美国财长贝森特,都改口称中美正在以“高度互相尊重”的方式处理分歧。由此可见,美国确实在试图找到一条走向和解的路径。
特朗普之所以改变,一方面是因为稀土问题刻不容缓,迫使他不得不选择更温和的方式;另一方面,中美双方也逐渐意识到,关税战这种“热战”没法长期持续,唯有通过平等对话与协商,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,恢复经贸正常秩序。
三、俄罗斯“无意间”的野心
关税战进入关键阶段时,俄罗斯的表态让人意外。8月29日,俄罗斯驻华大使公开表示,中美的关税战为俄罗斯在华商业创造了更多机会。这句话看似平常,却颇耐人寻味。毕竟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,西方对俄实施了全方位制裁,如今俄罗斯市场上的商品大多来自中国。大使的这番话,无疑是对外释放信号:俄罗斯希望借中美博弈的缝隙,加快与中国的经贸合作。
从现实角度看,这并非不可能。今年以来,中俄贸易确实持续升温。与其说这是俄罗斯的野心,不如说是在困境中寻求出路。长期战争消耗巨大,即便战场态势有利,俄罗斯仍面临经济拖累,因而亟需通过对华合作来稳定本国经济。
问题在于,中美谈判如今几乎已成定局,虽说结局难料,但双方最终和解的可能性极大。一旦中美关系缓和,俄罗斯能否继续在其中获利就值得打问号。因此,如果俄罗斯真想借机大举发展对华贸易,那么趁着中美谈判的空隙抓住机会,才是最佳选择。
眼下,特朗普正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关税战上,这反倒给了俄罗斯喘息的空间和时间。但不论是对俄罗斯还是对全球经济来说,最重要的还是一点:这场关税“热战”不能再无休止地打下去。希望这一次,特朗普别再突然翻脸,否则中美关系的缓和恐怕还要遥遥无期。
参考资料:
- 商务部:中方贸易谈判代表将赴美——2025-08-28 16:32·澎湃新闻
- 俄驻华大使:美中关税战为俄罗斯商业进入中国创造机会——2025年8月29日 08:55·俄罗斯卫星通讯社
- 特朗普威胁对华征收200%关税,外交部回应——2025-08-26 18:23·人民日报
发布于:天津市金篮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